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临颍文化——小商桥
发布时间:2014-7-23 8:52:03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与郾城区交界的小商河(颍河故道)上。小商河为古时商王经此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小商桥原位于历代官道上,桥为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2001年06月25日,小商桥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简要介绍
    小商河为古时商王经此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小商桥原位于历代官道上。
    桥为敞肩单孔石拱桥,长20.87米,宽6.67米。大拱净夸11.6米,矢高2.13米,矢跨比为1/5,拱券面厚0.65米,小拱净跨2.13米,矢高1.2米,两岸小拱脚间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主孔每块拱石间均由咬铁连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马,狮子,莲花和几何图案,拱之上端置有兽,伸出桥身。桥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刚力士像,双肩扛拱,双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动,风格古朴。
    历史记载
    据方志记载,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现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小商桥是一座时代较早的古石桥,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做工精致,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资料。1986年小商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大修。2003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桥—拱桥》邮票,其中,第2枚为小商桥。
    隋炀帝的暴政和唐中晚期安禄山叛兵与大唐将军在此发生的激战,多少对小商桥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紧接着的黄巢农民义军和以及后来金国与宋的对垒使小商桥饱受了战火洗礼。小商桥处于中原腹地,扼南北交通要塞,一桥当关,万夫莫开,金戈铁马和刀枪箭蔟使小商桥落下了千疮百孔,但终摧不毁其巍然形体,它饱经风霜,岿然不动,见证了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皇权的辉煌与灭亡。
    在桥中央横栏上,有多处明代石栏遗存,上有“明正德三年四月望后重立”字样,捐建人不经意间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历史上,也同时记下了小商桥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可惜的是,这些遗存的石栏在1958年的“破四旧”中被砸毁推入河中,可喜的是,这些史料般的石块在半个世纪后又重新被人们打捞上来。
    1982年9月,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派考察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认为建造时间早于赵州桥。1987年3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00万元对小商桥进行大修。
    建筑特点
    小商桥位于临颍县城南12.5公理的颍河故道上,建于隋朝开皇四年。唐与清各代均有修葺,以元大德年间规模较大。桥为肩园弧式拱桥,长20.2米,宽6.5米,三拱,每拱均有20道拱石并列砌成。主拱净跨度11.6米,2.2米,拱券厚度0.6米,券上有二层拱石砌成眉拱,拱石宽0.25米,长1.5米。两孔小拱净矢跨度2.6米,净矢高度0.6栏,拱厚度0.5米,长工0.75米,拱脚为三层石砌基础,桥下铺满石砌海漫,在主拱基石四角分别雕有四个力士像。桥面两边刻有青石栏杆。桥通体雕有花文,东侧主拱镶面石雕有天马图案,正中镶面石刻有饕餮图案。小拱与主拱连接处分别雕有两个不同造型的兽头,上有牡丹石雕,小拱有莲花图案。桥体西侧,主拱镶面石刻有龙云图案,正中龙门石刻因风化难辩,南端拱镶面石雕莲花,北端镶面石雕莲枝、牡丹。小拱与主拱连接处的兽头和桥栏上的人物石刻今已无存。
    地理位置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南10公里处,坐落于郾城 临颍二县区交界处小商河上.一桥连两寨,即商桥南寨和北寨.南为郾城区,北属临颍县.该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并于元朝大德年间延佑年间和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重修.自唐宋以来就是南接蔡州(上蔡)北达颍昌府(许昌)的交通要道。